京华教育 / 2019-12-30
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我们的学业、家庭、职场等都与它息息相关,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改善。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帮你解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行为,涉及亲子、情感、生活中的行为等,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1、会说谎就是坏孩子吗?
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的孩子已具备说谎的经验,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策略性说谎,但这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属于无意识的,但从5岁开始有意说谎会开始萌芽,家长需加以正确引导。
2、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
电梯中,人和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交集。互相感觉对方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不舒服,想早离开。向上看是想尽快“逃离”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3、为什么被拐卖的人都会认命?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习得性无助观点,即重复的失败或者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会逐步恶化当事人的身心状态,影响他的理性判断能力,即使有机会离开,长期的绝望也会让她们选择认命。
4、为什么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美国心理学家力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时产生的不舒适、不愉快的情绪,为了平衡心理,就必须想办法降低目标诱惑性或转移注意力等;
5、女孩更擅长隐藏自闭倾向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自闭症男孩是女孩的4倍。芝加哥心理学家路易斯克劳斯(Louis Kraus)博士认为,数据上自闭症男孩之所以比女孩多,是因为女孩的症状往往比男孩更不明显,她们更擅长隐藏自闭症。例如在社交上,女孩比较安静,人们往往会觉得比较正常。但具有同样行为的男孩则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6、自杀的人能影响周边一群人?
这是因为心理学中的“情绪共鸣”原理:在外界刺激下,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内部转达和外部表现能够影响和感染他人,使其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反应;反之,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你的良好状态也会帮助到他人!
7、人的天性都更加倾向于竞争而非合作
8、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
心理学家把这种个体在团体中不卖力的现象称为“社会懈怠”,人们觉得团体中伙伴没有尽力,为求公平自己也减少努力,或者自认为个人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所以不愿全力以赴;要消除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更多的责任和价值。
9、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疏远我?
出于互惠原则,如果得到大于付出,会让人心理失衡,这会让人感觉无法回报或者没有机会回报对方,因而产生愧疚感,这种心理负担往往会让受惠放选择疏远;所以,人际交往中要有所保留,不要把好事一次做尽,要留有余地,或者给对方回报的机会!
10、拒绝别人时要果断干脆,不要扭扭捏捏!
大大方方地拒绝,并简明易懂地说明理由,是相对来说最不容易得罪人的。如果你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又扭扭捏捏言辞闪烁,会给人一种你在找借口推脱的感觉,反而更容易讨厌你。
11、为什么越爱越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年长个人经历复杂化,人们倾向于粉饰以往的恋爱回忆:只把美好的越来越多地保留,形成了对当下情感经历强烈的对比效果。这是恋爱过程中阻碍幸福的自惑心理。
所以两性关系相处中越来越幸福的诀窍就是,活在当下,别再想之前有多甜蜜。再甜蜜的时光也是要回归到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
12、你该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更愿意接收好的讯息,坏的讯息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好消息坏消息哪个先听?心理学家建议,先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这样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小得多。
13、丈夫性格能改变妻子容貌
心理学研究发现:妻子的容颜,与丈夫的性格和他对妻子的态度紧密相关。心胸宽广,不轻易发脾气的丈夫能够包容迁就妻子,使妻子享受充分的自由。有这样的丈夫,妻子会皮肤光滑细腻,不容易长暗疮和色斑,也不容易衰老,常常容光焕发。
14、父母的坏情绪会让孩子产生攻击性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曾表述,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绪泛滥”,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因而变得自卑、胆小、行为退缩。同时,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也会“承接和习得”父母的“反应模式”,产生攻击性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再孩子面前发泄情绪。
15、心理学是为心理疾病的人准备的?
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就是解决心理问题与治疗心理疾病的。其实,心理学是为任何关心自己身心健康、身心发展、卓越优秀的人准备的,心理学能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烦恼。
本文来源:网络,由京华药理健康网整理编辑,推文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